家教深圳站 > 中学辅导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2021-10-21 17:17:38 来源:佚名

点击这里 领取 500+份深圳初中各科试题/知识点资料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开学考试题答案150套+

点击领取<免费领取>

*已有1205人,成功领取到电子资料包。

资料1:2019年深圳小初高期末上试题答案PDF资源[ 戳我下载 ]
资料2:2019年KETPET试卷试题答案汇总PDF资源[ 戳我下载 ]

  知识点梳理清楚,有助于同学们掌握文章内容,掌握好这些文章内容,就能够更好的学习好文章的知识点。下面是小智为大家整理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想领取期中、期末等试题资料,您可以添加康康QQ号:493924147,即可免费领取资料哦。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文章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实战演练

 

  一、句子默写。

 

  1.(2020·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2.(2020·贵州六盘水·中考真题)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3.(2018·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见余,大喜曰:“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

 

  【答案】

 

  1.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2.上下一白

 

  3.湖中下焉得更有此人

 

  二、文言文阅读。

 

  (一)(山东省德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

 

  2.划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答案】

 

  1.(1)消失(2)白汽弥漫的样子

 

  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2)雾凇沆砀: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描写赏析。(1)翻译: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2)赏析。这里抓住了天、云、山、水、长堤、湖心亭、小舟、小舟中的人等景物进行描写,没有使用修辞和华丽的词语,这是白描手法。景物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描写,整个画面的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天、云、山、水是白色,长堤、湖心亭、小舟及人是黑色,构成了一幅静谧、辽远的水墨画。

 

  【点睛】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二)(2019·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雪三日 雪: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3.(1)下雪 (2)勉强;尽力

 

  4.(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5.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6.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中的“雪”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下雪”。(2)句中“强”要理解为“尽力”,这样理解才能表达出作者遇到知己的惊喜之情,即使喝酒能力不够,但还要尽力地喝。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第(1)句中“拏”(ná)意思是“划”;第(2)句是反问句,“焉能”意思为“哪能”,“更”意思是“还”。

 

  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而“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几个词语一组合,寥寥几笔,就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作者“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表明他与众不同、不随流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点睛】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点击这里 领取2021-2022学年深圳各年级<期中试题>复习资料包

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试题

点击领取(免费领取)

3265人已领取成功!

请加入QQ群,试题资料免费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