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点击领取>>>2014-2019北京中考真题、北京各区一模、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2.北京中考历史!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对错题重视起来,现在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都是喜欢作对题,因为对的题不费脑子,省事,又能显出自已的水平有多高,在自已已掌握的知识里来回的去埋头苦干等于浪费你的时间,要学会在错题中不放松,作错的题型一定要反复的去看,错题才是拉开你和其它同学分值的先进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2012.北京中考历史,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帮助哟~
1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较强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
(3)地点:广州虎门。
(4)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先进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
②客观:清政府腐败
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人物:邓世昌、丁汝昌
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3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2.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先进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3.辛亥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4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较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①先进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孩子,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以后,主力由孩子转向无产阶级,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争形式由罢课转变成罢工、罢市)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孩子;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8.“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5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②时间:1895年春;③发动者:康有为、梁启超;④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⑤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①政治团体——强学会;②机关报——《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3.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减冗官,(封建顽固派较反对)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等(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2)失败原因:①主观: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②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根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3)历史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中国近代先进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点击了解>>>学而思爱智康中考冲刺精品课程 咨询课程请拨打: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很多孩子在学习历史时,总是不知道如何去答题,下面小编整理了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供大家参考。
1重要问题的回答
1、科举制有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择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2012.北京中考历史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文成公主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有那些?
(1)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答:(1)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意义:世界航海史上的少有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作出了伟大贡献。
5、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答:三国时卫温到达夷洲;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6、中国历史上四次禁锢思想的事件是什么?
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文;清朝的文字狱。
7、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这种政策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闭关锁国原因: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殖民者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主要表现:2012.北京中考历史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导致国家的闭塞,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启示: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变得落后,较终导致中国被侵略。我国当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主动的与国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2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
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
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3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1.“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首先,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
其次,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点一般包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知识。即主要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思考。
2.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首先看材料设置的问题是什么,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凭感觉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答题。要紧密结合教材知识设计答题角度,确定答案要点,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2012.北京中考历史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试题特定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精心提炼、仔细整理、紧密组合问题的答案。
由于篇幅原因,以上只是部分内容。
获取完整版方法:
1.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1Ki3F0 领取2014-2019北京中考真题、北京各区一模、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填写姓名、电话信息后即可跳转百度云盘地址,免费获取。
这一期的2012.北京中考历史小编就介绍到这里,距离2020年的中考越来越近,同学们现在的复习进度还跟得上吗?想了解相关课程的同学,请拨打学而思爱智康免费咨询电话:!
小编推荐:北京中考数学专题
小编推荐:2016中考北京数学试题
文章来源于百度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fanpeipei@100tal.com
预约课程 享高端1对1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