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返回切换城市

北京学而思1对1>高中地理>正文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8-06-03 06:47:46 来源:佚名
移动端banner-两小时1对1体验

免费领取新学期学习资料

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点我下载电子资料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同学们,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是爱智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先进单元 宇宙环境

  先进节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日心说、近代对宇宙的认识。

  2. 天体的分类: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地球)、卫星(如月球)、彗星、流星、星云、星际物质。

  3. 天体: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 ,陨星(陨石)、地面的卫星、云雾不是天体。

  4.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低到高排列)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地月系构成:地球月球。太阳系构成: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绕太阳公转,太阳占其总质量的99.86%。

  7. 银河系主体直径8万光年,总星系是我们观测的宇宙,是宇宙的一部分(150亿-200亿光年)。

  8.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月地平均距离:38.4万千米。

  9. 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10.八大行星运动特点: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11.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木星质量体积较大,金星离地球较近. 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表面温度越低,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12.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演化没中断。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③适中的日地距离,有适宜的温度。④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⑤有生命活动必需的液态水。

  第二节

  13.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14.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成一个氦原子核,亏损质量转化为能量。

  15.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等的主要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作用;②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

  16. 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7. 太阳活动主要类型:①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实际并不黑,周期11年,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②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周期11年,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较激烈的显示。

  18. 我国太阳能分布: 丰富区: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宁夏、甘肃、青海、南疆;

  贫乏区:四川盆地、贵州湖南一带。

  青藏高原丰富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四川盆地贫乏原因:地形闭塞、云量大、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19.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黑子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影响电离层:耀斑爆发发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手机);③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离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指南针)。

  第三节

  20. 1957年10月,原苏联先进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20世纪60年代出现载人航天器。

  21.1981年美国先进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从空间探索阶段进入空间开发利用阶段。

  2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60年先进枚火箭、1970年“东方红”1号(先进颗卫星)、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2005年“神舟六号”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

  23.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甘肃省酒泉,四川省西昌,山西省太原。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月岩中富含地球没有的3He),利用人造卫星做各种科学实验就是利用宇宙中的空间资源。

  25.太阳能资源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污染环境;缺点:不稳定,受天气影响。

  26.清除太空垃圾的办法①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②把大件空间垃圾带回地球。

  第四节(重点)

  27.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加,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

  28 . 地球运动时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9. 地球自转的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31. 地球公转的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0. 昼夜交替周期:1太阳日(24小时)

  32.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33. 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约为赤道的一半),

  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34. 地球公转: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位置:近一远七;地球公转的速度:近快远慢。

  35.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和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等,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36. 地轴和赤道平面垂直,太阳位于地球公转平面即黄道平面上。

体验预约丨学而思1对1/小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