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返回切换城市

北京学而思1对1>高三期中>正文

北京西城高三期中语文试卷

2019-08-24 18:29:34 来源:佚名
移动端banner-两小时1对1体验

免费领取新学期学习资料

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点我下载电子资料

  福利资料包大放送_北京高一高二高三期中试题及答案打包领取

 

 北京西城高三期中语文试题!高三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语文学习中,做练题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小编下面为大家带来北京西城高三期中语文试题希望对同学们提供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文后 小 题。
材料一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 疟疾 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线虫感染的新疗法。
       数千年来,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医疗问题,对全球较贫穷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今年三位获奖者针对破坏性较大的几种寄生虫病研发的疗法,使治疗这些疾病的手段得到了革新。
       盘尾丝虫病(俗称“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都是由寄生虫引发的。河盲症会造成患者角膜感染,较终导致失明。淋巴丝虫病会导致慢性肿胀,造成终生的红斑并致残。
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是分离天然产物的相关人士,他专注于研究链霉菌,从土壤样品中分离了能够产生包括链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物质的链霉菌的新菌株,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纯化培养,从中筛选了50株较有前途的菌株,分析它们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方面的能力。
       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坎贝尔利用大村智的链霉菌菌株,分离并纯化出了一种能有效对抗家养和 畜牧 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成分——阿维菌素。阿维菌素随后被进一步化学修饰成为一种叫“伊维菌素”的物质。后经人体试验,发现① 它 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治疗其他寄生虫病也有效果。大村智和坎贝尔的贡献使一类能有效对抗寄生虫病的新药得以发现。
       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生物,这种生物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氯喹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停用。此时,屠呦呦将研究视线转向传统草药,锁定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青蒿素。她又从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的 葛洪 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获得启发,提出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一关键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黄花蒿粗提取物的有效单体——青蒿素。经临床试验,证实它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之后,屠呦呦率领的研究团队又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较终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② 它 是一个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为寻找新的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取材于环球科技观光团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中①②两处画线的“它”指代内容,分析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
       A.①指代伊维菌素___________ ②指代青蒿素
       B.①指代阿维菌素___________ ②指代青蒿素
       C.①指代阿维菌素___________ ②指代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D.①指代伊维菌素      ②指代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_ )
       A.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不只对全球较贫穷人口产生严重影响。
       B.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是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疟疾也是。
       C.全世界有超过3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儿童的发病率较高。
       D.氯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被弃用。
材料二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
       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 结构 明确的化学药。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中药材。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中提取的。而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更从来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况且,黄花蒿较初被用来代替青蒿使用时,里面的青蒿素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中医的传统做法是把药物煎成汤药来治病的,而一旦加热到60℃,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死虐原虫了。屠呦呦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因而想到了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受到 古代医方 的启发才恍然大悟,不能用加热的方式来提取青蒿素。由于这个说法,人们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益于中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还值得商榷。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用两杯水浸泡一把青蒿,就算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也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注。葛洪在书中共 搜集 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而青蒿一条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条,只出现了一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好。中医和民间仍然在不停地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记录的药方更是多达数千个。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人。
(取材于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_ )
       A.目前药典里的青蒿实际包括青蒿和黄花蒿两种植物。
       B.黄花蒿在60℃以下服用就能够起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C.屠呦呦研究的关键技术环节是用乙醚来提取青蒿素。
       D.中国古代治疗疟疾的药方虽很多但疗效却无从证实。
       4. 作者认为青蒿素不是中药的理由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分条概括。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填空。  
       ①“材料二”中“ 结构 明确的化学药”,“结构”具体指的是                          。
       ②“材料二”中“她是受到 古代医方 的启发才恍然大悟”,“古代医方”具体指的是_________
                            。
       6.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的部分,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_________ )
       A.疟疾:“疟”字书写的第7笔是“ㄴ(竖折)”。
       B.畜牧:“畜”作动词时读作xù,作名词时读作chù。
       C.葛洪:与陶渊明生活在同时代,是东汉时期人。
       D.搜集:此处不能换作“收集”。
       由于篇幅原因北京西城高三期中语文试题小编就暂时分享到这里,点击下方的链接即可获得完整版。
 

点击领取2016-2018北京各学校高一高二高三上学期期中诊断试题及答案:https://jinshuju.net/f/huvH7g

       想要了解【北京西城高三期中语文试题】的相关资料,请点击加入【爱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爱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 ,并直接向管理员“小康康”索取!爱智康高中交流福利群会不定期免费发放学习资料,高中以及高考政策等相关消息,请持题目,续关注!

       以上就是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北京西城高三期中语文试题希望对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大家如果在学习中有什么疑问,欢迎拨打爱智康免费电话:!那里有专业的老师为大家解答。

      编辑推荐

体验预约丨学而思1对1/小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