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返回切换城市

北京学而思1对1>高考作文>正文

梁挺福:2017年高考作文押题(六)——网络热词

2017-05-24 15:41:28 来源:佚名
移动banner-两小时1对1体验

免费领取新学期学习资料

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点我下载电子资料

 2016年,老梁推出《高考作文大猜想》的第7年!在保持以往年年都有命中的基础上,2016年,老梁的《2016年高考作文大猜想》几乎全部命中!全国I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天津卷、北京卷、山东卷、浙江卷、上海卷等……全面开花!一口气“承包”全国各省份高考作文试题(具体命中的高考作文题见:本书第二篇内容——“这些年,我们一起命中的作文题”)!如此之高的命中率绝非偶然,更非运气所能解释。一切来源于老梁的专业、专心和专注,以及365天360度的研究,唯此方历练出了自己在高考作文研究方面的“独具慧眼”与“真知灼见”。

  回顾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一出炉,就引来一片惊呼。这道占据语文考卷半壁江山的试题自然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热议。2016高考增加了使用统一命题的省份,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6省份继续实行自主命题,全国共有9套试题。从宏观上看,9套语文试题命制的作文题有四个“一致”:即与高考“考纲”的指导方针保持一致,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保持一致,与考生的生活实际保持一致,得到大多数人的一致认可和赞同。

  对于高考作文的大猜想,我们猜的不是题目,而是套路,是命题规律。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特别是近年来,在命题工作中更加注重渗透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发现,高考作文命题相关人士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件,以引起孩子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孩子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考作文题作为诊断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蕴含并集中体现高考的育人导向。经过上文的点评分析,细心人也早已发现此规律。于是乎,针对每一个猜想主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挖掘素材背后的不同内涵,能考到固然很好,考不到也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素材积累机会。

  总而言之,今年的《梁挺福:2017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沿用前7年的模式,“高考作文大猜想”一共有十六大内容,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题目,每个内容都由3个要素:题目、素材和点拨组成。这样架构方便于家长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后的真实内涵。这十六大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事热点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命题者较想通过以试题的方式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来考查考生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优秀文化教育的发展。古人云“文以载道”,作文还真能反映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培养人格力量与文化使命感。

  【作文猜想六】网络热词,文化价值取向新潮流

  一、作文素材

  2016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都是套路、撩妹/汉、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蓝瘦香菇、老司机、厉害了我的哥、感觉身体被掏空、一亿小目标、北京瘫等成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的舆情热度较高的十个网络流行语。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络热词并不是2016年的新词,而是在2015年或更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只是在2016年舆情热度较高,也成为网络流行语,比如吃瓜群众、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你开心就好等。

  对于多数网络流行语能符合雅俗共赏的标准,反映时下社会的万千变化。"洪荒之力""小目标"等就同时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等机构联合推出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也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和百度热搜年度榜单。

  2016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较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深受震动的网民纷纷转发,"小目标"成为网络热门词语,甚至出现了名为《小目标》的网络歌曲。王健林的"小目标"实际上是网友眼中的"宏伟目标",于是网友们有的笑谈、有的吐槽、有的自嘲。再比如,网络流行语"吃瓜群众"可以表示自嘲或互嘲,表示一种事不关己、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看热闹的状态。

  二、构思点拨

  网络流行语的定义较为模糊,一般指一定时期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催化下,由特定事件或话题引出,与公众心理思潮和社会活动倾向相契合,从而在互联网推动下盛行的词汇、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群模式。它反映出特定时期的社会变迁、社会心态以及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的情绪。

  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为毕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已在口耳相传中"扶正",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如"给力""蛮拼的"等等。但无论如何,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一些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蔓延网络。

  许多人无疑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使用流行语,可长期浸淫其中真的不会受影响吗?流行语是特殊心境的反映,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反作用,让我们逐渐习惯并认同其中承載的消极价值观。不少人坚信网络是少有自由之地,任何言论都可通过它自由传递。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更像一套有效的信息筛选机制,网友根据信息的点击率和阅读量等指标选择所需信息。网络流行语也一样,对那些早已树立起独立、清晰、健康价值观的人而言,它们不过是过眼云烟,可对那些于生活全无方向感或对生活失去信念的人而言,这些消极的调侃则可能是精神的鸦片。

  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因为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较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但毕竟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聪明的人,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2017年高考作文大猜想汇总9篇
【作文猜想一】抗日胜利,十四年还原历史真相
【作文猜想二】共享经济,共治共管共谋好未来
【作文猜想三】坚守本心,穿越繁华艰险终圆梦
【作文猜想四】胜负成败,人生身心修炼更宝贵
【作文猜想五】创意创新,传统文化换发新生命
【作文猜想六】网络热词,文化价值取向新潮流
【作文猜想七】全力以赴,水到渠成终尽如人意
【作文猜想八】心有所向,不受制于人修成正果
【作文猜想九】自强不息,千锤万凿方能成大器
【作文猜想十】青蛙蛤蟆,追求有别方显大格局
【作文猜想十一】工匠精神,缔造中国智造力量源
【作文猜想十二】不忘初心,浮躁社会方得始终途
【作文猜想十三】家风家训,传播精神文明正能量
【作文猜想十四】敬畏规则,法治思维养成有必要
【作文猜想十五】绿色发展,国在山河破一样痛心
【作文猜想十六】安身立命,奋斗不息进步主旋律

体验预约丨学而思1对1/小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