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返回切换城市

北京学而思1对1>高中语文>正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反思

2017-03-17 13:37:22 来源:佚名
移动端banner-两小时1对1体验

免费领取新学期学习资料

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点我下载电子资料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反思!从题目切入。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阅读时可从“特征”内涵入手,探究文本的内容。比如中国建筑有什么特征?中国建筑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独特的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什么关系?如此,便能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下面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建筑的特征》知识点大汇总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一篇科普文章,对于高二的孩子来说内容陌生,平时也较少接触这样的话题,所以我设定三个教学目标1.引导孩子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理解文中的建筑术语3激发孩子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对于孩子,目标1很容易完成。这篇科普文章层次清晰,孩子很容易找到文章的重点部分,由此孩子很快就能理清文章线索。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建筑的九点特征也由主结构到次装饰展开,孩子把握起来比较容易。因此这部分我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解,主要是引导孩子阅读,。通过阅读,孩子自己总结概括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在这九个特征中提到的“斗”“拱”“举架”的建筑术语很难理解,因此我把这个作为重点去引导。原来设计课件,借助多媒体展示,直观生动的展示出来,但是停电的原因,我们当堂也只能借助板书画出草图,带着遗憾完成了这部分内容。
 
  通过对九大特征的归纳,建筑术语的理解,孩子在阅读中发现题材虽然陌生,但文章并不晦涩。由此,我们一起来探讨梁思成教授在文章中所用的生动说明方法---比喻。作者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孩子在探讨中既明确了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文法”“词汇”“可译性”的含义,又领略到作者的文字魅力。整个课堂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自然。
 
  较后提出西安西大街的改造问题,让孩子探讨:中国建筑是否符合现代都市发展的需要。因为话题接近孩子的生活所以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家都认为古人留给我们的是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新时代的发展也推动和要求中国在建筑上敞开,在传统的设计基础上借鉴西方。中国的现代建筑,不论是科学技巧还是美学原理,都体现出了现代建筑的时尚气息,丝毫没有落后于世界建筑前进的步伐。如果处理好现代与古典、时尚与传统的结合,就是中国的建再次创造奇迹的机会。
 
  在这一节课能够完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是因为据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情景导入——自主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孩子的自读、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引导学习方式辅助,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较后的课堂讨论中调动起了孩子的参与意识,在讨论中进一步发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从而完成了教学的第三个目标。
  
  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繁华的金谷园也成为荒丘废墟。临别赠言,作为有幸参加这次盛宴的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给大家献丑,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反思为大家介绍好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的话,请直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0-121-121!有专业的老师为您解答!

体验预约丨学而思1对1/小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