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期中诊断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期中诊断是十分重要的诊断,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考核,同学们应该认真对待期中诊断,优先做好复习,争取在诊断中取得好成绩。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2016-2017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期中诊断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希望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暂未公布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期中诊断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暂时没有出来,请大家持续关注爱智康高中频道,我们会在先进时间更新!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形象类
(一)景物形象
题型:某诗/某句/某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氛围?
答题步骤:描绘画面——概括特征
例题: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夏日图景?
(《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参考答案:久雨不停,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木浓荫,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诗人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夏日田园风光。
【常见意境(氛围)特点术语】
幽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明媚绮丽、清新明丽、淡雅幽远、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奇景”类常见特征概括词:
壮美奇绝、壮观雄奇、壮丽辉煌、离奇险怪、奇异璀璨、雄浑阔大、五彩缤纷、惊心动魄等。
【景物描写作用类】
题型:前*句的写景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简绘画面——概括特征——看是否交代了什么?渲染了什么氛围?烘托了人物什么心境?奠定了什么感情基调?为下文写什么做了铺垫?
(关于作用记住五个词:交代、渲染、烘托、奠定、铺垫)
例题1:《古诗文训练(1)》第7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捣练子·夜如年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1)“斜月下,北风前”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交代时间、节令气候(1分),渲染了一种冷清暗淡的气氛(1分),烘托了思妇凄苦的心境(为下面写思妇的凄苦心境作铺垫)(奠定凄婉的感情基调)。(1分)
例题2:《古诗文训练(5)》第6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①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②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①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②金风玉露:秋风白露的美称。
(1)上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上片通过写纤薄绚丽的云彩,广远的银河,清凉的秋风白露(1分),渲染了冰清玉洁/富有仙味/诗情画意/淡雅纯净的氛围(1分),烘托出牛郎织女心灵的高尚纯洁(或:爱情的圣洁)(1分),为后面写他们温柔缠绵的相会(或:颂扬他们忠贞的爱情)做铺垫(1分)。
(二)人物形象
题型:诗/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人物特征(所处环境、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性格等)+身份
例题1:柳永的《蝶恋花》和晏殊的《蝶恋花》分别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柳永《蝶恋花》:刻画了一位在夕阳斜照下登楼望远(登高望远而引起无尽离愁),想要借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消瘦憔悴的志诚男子形象。
晏殊《蝶恋花》: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而彻夜未眠,登高望远而不见所思,欲寄书信却不知何处的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
例题2:白居易的《轻肥》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此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
例题3:白居易的《杜陵叟》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天灾之困而颗粒无收,又遭长吏强行收税而不得典卖田地,过着衣食不继日子的农夫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深受天灾之困和赋敛之苦,忧愤难抑的农夫形象。)
(三)事物形象
题型:这首诗/词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物征(外部特征、内部品质,用两三个词概括)+物名
例题1:顾况的《子规》塑造了怎样的子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年年啼血、积冤不平的子规形象。
例题2: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
参考答案:刻画了色淡香浓、体性轻柔、迹远品高的桂花形象。
技法类
题型:这首诗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赏析/简要分析诗中的**形象。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结合手法分析——指出表达效果
注意:分析手法要结合手法的特征去分析,并指出其表达效果,记住常见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术语。
(一)景物类:写景手法
【写景常见方法】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官(视、听、味、触、嗅)结合、工笔、白描等。
例题1:《期初检测》第2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问: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①白描(1分),写了青绿分明的南山、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简笔(粗线条)勾勒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
②远近结合(1分),远写青绿分明的南山,近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层次分明地描绘出一幅雨后乍晴清新明媚(或“清明和暖”)的画面(1分)。
③虚实结合(1分),虚写随风飘扬的柳絮,实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
④点面结合(1分),先整体描绘了雨后乍晴的清新景象,再重点写葵花的向阳怒放(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1分)。
⑤对比(1分),诗人将随风飘扬的柳絮与始终向着阳光的葵花对比(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之态。(1分)
例题2:《期初检测》第3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步骤:①指出情景关系(1分) ②描绘颔联画面(1分)
③概括画面氛围(1分) ④指出所抒感情(1分)
【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1分)。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1分)(或“凄清冷寂、寒冷凄清、肃杀凄凉”等),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