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返回切换城市

北京学而思1对1>旧站备份>正文

独家揭秘:小学数学是怎样被妖魔化的

2010-03-24 17:58:44 来源:匿名
移动端banner-一对一体验

免费领取新学期学习资料

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点我下载电子资料

  一、小学数学就是和数学谈恋爱


  “小学数学到底是什么?”


  这是《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在冬令营采访时,几乎对每一个采访对象都必提的一个“白痴”问题。面对这个问题,这些数学高手的表情都很“数学”: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你脸上的某一个部位几秒钟,脑子里飞快地转着,然后突然给你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就如是在解一道数学题。


  “就是数学。”“一种好玩的数学。”这是小学数孩子对《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的回答,和外界对小学数学的指责完全是两回事。小学数学因为其解题式的学习方式,也被一些人称为“小学数学体操”‘“小学数学杂技”,意为实际上对培养孩子的数学研究和思维能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只是一次又一次解答题目的简单重复。


  按照按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通常的标准,小学数学的内容分为代数、平面几何、组合、数论四个方面的问题。既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课本教材内容,也不完全等同于大学的数学课程,被称为一种“中间数学”。


  而在这些小学数孩子看来,小学数学较大的乐趣就在于,就正是在于解题的过程。“那是一种很享受的过程。一道题目,绞尽脑汁地思考,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一种较新的解答办法,那种快感是什么也比不了的,有一种征服的成就感!”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高三的林智慧,这样对《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表述身在其中的感受。


  “学习小学数学就是和数学谈恋爱的过程!”这话出自安徽省铜陵一中理科试验班高二的刘彧之口。在本次诊断中,刘彧获得,并入选国家训练队。他说自己的小学数学之路,是从小学时的对趣味数学的兴趣开始的,然后才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数学天赋和体会到小学数学的快乐。刘彧的经历,几乎是这些小学数学孩子的集体写照,对数学的兴趣是他们共同的起点。


  “数学很忠诚,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学习小学数学可以提高思维品质。”刘彧诗人般的语言,彻底颠覆了《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对小学数孩子“刻板僵硬”的想象。


  二、“特长生”的尴尬高中生活


  全国中孩子数学联赛是中国数学会主办的国内更高级别的数学学科诊断,参加奥赛获奖的高中生,高考时将获得保送和高考成绩加分的优待。


  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副主席吴建平向《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介绍说,目前的高考政策中,各省级赛区的一等奖小学数学诊断获得者,可以享有保送大学的资格,如果对保送的大学不满意,参加高考可以获得较高20分的加分,具体的加分比例有各省自行决定,而获得全国数学奥赛的一、二、三等奖孩子,都享有保送大学的资格。


  正是这种现实的诱惑,使小学数学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学习热潮,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资质和学习能力。在这股热潮中,“小学数学”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反反复复地提及和解读,对它的争议、批判、指责,喧嚣尘上。


  在享受小学数学的乐趣时,抱着获得保送大学资格目的参赛的孩子,在冬令营中也同样占有一定的比例。鹿鸣,是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二的孩子,对自己的参赛目的就毫不隐讳:“学小学数学,参加诊断,那肯定就是想取得保送大学的资格。解题的话,谁跑到这里,到这里来也是解题,我还不如就在家里,一样可以解。”


  高考是每一个高中生都必须翻越的一道坎,而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庸才”,面对的都是同一张卷子。客观的事实是,具有某种学科特长的孩子,在其他学科上就会比较“瘦弱”,而这也是他们高考的软肋。“自己具有某种学科特长,为什么不拿来用在进入大学的努力上,不用也是浪费。”持这种观点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问题的另一面是,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天赋的孩子,高中课程内容实际上已无法满足他们学习层次和欲望,而现有的高中,也没有针对这部分孩子的特别教育模式和内容,有的就是许多重点高中的理科和文科实验班。在他们的高中生活里,有一个不同于普通孩子的内容,就是不停地参加各种学科的诊断,除了找到自己进入大学的“捷径”,也为学校争得品质。


  “较好的高考就是一科一张卷子,自己选择考哪一科这样对人才的发展很好。”这是很多小学数学孩子在接受《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时,所表达的心目中理想和期望的高考模式。


  三、小学数学只适合少数人学习


  “小学数学只适合少数人学习。”这是所有的小学数学孩子都认可的说法,也没有一个人赞成强迫学习小学数学,这取决于你是否具有这种学科天赋。


  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全国数学学科诊断,是由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等人设计的,后来和国际接轨,成为今天的小学数学诊断,原本就不是针对所有高中生的。


  “数学诊断是什么?是为学有余力的中孩子提供的自愿参加的一项数学课外活动。成绩比较一般的孩子,就把课堂、课标的内容消化好就行了。”吴建平副主席在接受《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采访时会,举了一个吃饭的例子来说明,“学习也好比吃饭一样,有能吃的,有吃一点就撑的,数学诊断就是给课堂上吃不饱的孩子加餐的。学有余力、学有兴趣,这两条都不能少,而且学有余力是前提。现在每年全国参加数学诊断的高中生,约有80000~100000人的规模。”


  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和俄罗斯与新加坡的国外高中生,同样认为这是需要天赋的一种学习。在他们眼里,“小学数学”也只是和画画、科技、拍小电影,甚至和篮球、足球一样的一种“爱好”,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自己具有的数学特长和别人具有的运动天赋相比,也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没有入学压力的心态,让他们更加从容和放松,他们对《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表示,来此的目的,就是“享受数学的快乐,检验自己的能力”。


  冬令营里还流传着一个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韦东奕,是山东师大附中的高二孩子,到山东队的房间里试图采访他时,他的队友指了指一张摆放着他的空床:“没来。”“他放弃了?”“直接进国家队呗。”在近两年小学数学决赛中,韦东奕的小学数学成绩都是助力能力,这样的诊断已经对他没有什么意义了,来了也只是再复制一个同样的结果。


  冬令营闭幕式上,颁奖结束后宣布的本届国家训练队名单中,韦东奕被特批入队。一个关于“天才”的传说被证实了!


  四、小学数学孩子是不是未来的数学家


  在许多人眼里,这些小学数孩子就是“未来的数学家”,今天的成功和荣耀,是否也意味着将来的成功?结束高中生活以后,他们又将怎样迈出自己的下一步。


  除了参加诊断的各代表队,来到冬令营期的还有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招生老师。他们的任务就是等待诊断结束后公布成绩,对获得保送资格的孩子进行删掉,签订保送资格。


  “参加国际小学数学诊断的6名选手,基本上是到北大数学系,国家训练队的30多人,有一半多,也是到北大数学系。这两年北大、清华录取的人数基本是1∶1,分别招录了30 多人。”接受《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采访时,吴建平副主席详细介绍了国内和国际“小学数孩子”的状况,“从国外的例子来看,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获得主,很多都是中学时的小学数学选手,比如2006年获奖的俄罗斯数学家佩尔曼和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都是这样。”


  但这并意味着每一个小学数孩子的都会拥有这样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席南华在冬令营期间做讲座时,告诫这些“数学天才”,在数学这个自由的世界里,要沉得住气,不要被眼前的名声所诱惑,不要被廉价的夸奖所迷惑,要正确面对成功与成才的问题。


  1935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诊断在前苏联发起,今天依然是全世界高中生中的数学天才们,在思维的世界里剑锋闪耀的地方。“如果将来中国出现一些杰出的数学家,他们会不会就是现在这些高中生小学数学选手?”对《课堂内外》高中版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吴建平副主席的回答是:“当然希望是这样,我认为也应该是这样!”


  智康教育:优秀的N对一个性化辅导、口碑好的家教品牌,提供小学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等全科家教辅导,满足小学、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类人群课外补习需求。
 

体验预约丨学而思1对1/小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