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返回切换城市

北京学而思1对1>旧站备份>正文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类型和生成策略

2009-01-08 16:43:02 来源:李老师
移动端banner-一对一体验

免费领取新学期学习资料

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点我下载电子资料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课程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同样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学科教学,让孩子在学科教学中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能更广泛地促进孩子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并逐渐将研究性学习固定为自己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其课题主要有用研究性学习理念设置的教学性问题和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解决的拓展性问题两大类。

  1、用研究性学习理念设置的教学性问题

  教学性问题是指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指向所设置的学科教学范畴内的问题。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进行学科教学,首先要设计好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孩子感到问题的存在,然后再引导孩子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实现问题解决。教学性问题的情境主要可以通过利用化学现象、精心设置疑问和运用已有知识等途径进行创设。

  (1)利用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与孩子日常经验和原有认识相矛盾的、新颖奇特的自然或实验现象,不仅能带给孩子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能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

  案例1:原电池原理

  问题情境: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先后分别插入铜丝和放入锌粒,观察现象;然后将铜丝抵在稀硫酸中的锌粒上,观察铜丝表面的现象。

  提出问题:铜丝表面为什么有气体产生?

  假说与验证:引导孩子分析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提出铜丝和锌粒之间有电流产生的假说,并按教材中的原电池装置检验电流。

  推理与验证:分析铜片、锌片和稀硫酸分别在原电池装置中的作用,并分别用碳棒和氯化钠溶液代替铜片和稀硫酸进行原电池实验。

  结论:总结原电池的组成、原理和能量的变化。

  应用:判断几个装置是否属于原电池,分析其中电极极性和电极上的反应。

  (2)精心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针对某些内容直接设置与孩子已有知识不完全匹配的疑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案例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问题情境:在1~2 min内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AsH3+HNO3—H3AsO4+NO+H2O(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无人完成)提出问题:怎样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呢?

  猜想与假设:引导孩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得失总数相等的规律,提出可以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理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假说。

  实验与结论: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理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并总结配平的一般方法。

  反思与评价:结合①As2O3+HNO3+H2O—H3AsO4+NO(As2O3中2个As原子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②Cu+HNO3(稀)—Cu(NO3)2+NO+H2O(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部分改变,部分不改变);③S+KOH—K2S+K2SO3+H2O(S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④FeS2+O2—Fe2O3+SO2(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检验配平一般步骤的适用情况,从而得出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有关注意事项。

  应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训练。

  (3)运用已有知识设置问题情境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新知识较重要的是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孩子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境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孩子引入新知识的探索情境之中。  

体验预约丨学而思1对1/小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