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其体现了命题者与时俱进、重视考查高中英语学习者口头交流能力和通过阅读获取有价值信息能力的指导方针。
在目前考核资源有限、考生数目庞大的情况下,不可能使用考查信度较高的听写、翻译等方式来了解考生的水平,命题相关人士需要克服“客观题”的局限以让高校遴选出优秀的人才,其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当然,分析历年考卷,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国统诊断卷,我们也需要正视存在的一些问题,适时进行改革和完善。
创新命题思路,着重考查考生应用能力
从文体这一角度来说,十几年来的书面表达题考查得还是全面的。其中包括了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而且还要求考生将说明、叙事、议论同书信、广播通知(实用文体)结合在一起,命题相关人士们可谓用心良苦。但在命题思路的创新、应用文的选择、功课中场景的设置,热点问题的甄选等方面,笔者认为以后还需要继续完善。
1996年的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为申请到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而写一封类似于求职信的自我介绍,2007年则要求考生写一封短信,描述一下自己理想中笔友的条件。功课看似差之千里,其实考生在描述人的特点时,遣词造句是容易前后套用的。描述能力是口头和书面表达技巧的基础,为了避免教师压题、孩子“背模板”、“套范文”的势头,切实提高考生的表达能力,需要创新命题思路,遏制考生在模板的帮助下,“以不变应万变”地应付作文和口试。
1994年以来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中,除了在1994年要求写一篇广播通知和1998年要求写一篇参观农场后的日记外,其余都是书信模式。命题者旨在以书信的形式考查孩子的描述能力,尽管一些大城市的中孩子已有不少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但对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孩子、甚至他们的老师来说,这样的机会很少。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彼此之间经常用英语互相写信,平常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孩子的应用能力。
关注社会现实,锤炼考生思维表达能力
事实上,语言并无“有用”、“没用”之分,但语言的确有符不符合“真实世界”的差别,这使得一些话语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在某个场合使用就显得多余。2005年的作文题假定考生“正在英国牛津参加短期语言培训,计划星期天去伦敦旅游”。考生注意到了互联网上的一则旅游广告,可是广告中的一些具体信息不明确,“请给该旅行社发一封电子邮件,询问有关情况”。这个题目看似时尚,但在现实中,互联网广告提供的信息比报刊、公告牌、电视广播中的广告提供的信息全面得多。外语教学在注重孩子语言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生活常识,而且还需肩负起传授西方文化基础知识的担子来。
笔者在高校教授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无论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孩子,很多只是将英语教材当成记词汇、学语法的途径,而不能通过优秀的范文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并借助这些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反观高中英语课本,实事求是地说,精选的文章不仅语言规范准确,而且内容丰富,能深入浅出地帮助中孩子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到学习外语的快乐。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高考书面表达题紧密地与高中英语课本联系在一起,也涉及文化、地理、环境、健康、社会等话题。此外,除了要求考生通过书信进行描述说明之外,还应该加大对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考查力度。
高中生对“父母是否应该管束孩子”、“是否应该取消诊断”、“中孩子是否早出国留学好”等话题都有着比较深刻的思考。而这些话题,用粗浅的语言也能进行论说,较重要的是,这些话题不仅孩子们有话可说,而且通过观察思索,有理有据地发表看法、阐述观点是一个人一生之中受用不尽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可喜的是,命题相关人士们在2001年、2002年、2005年紧贴社会热点选择了“中小孩子减负”、“公园景点收费”、“外国人参与中文才艺表演”等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