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最后一个大题就是作文,很多同学们经常会作文丢分,那就需要多做一些写作的练习,也要多看一些优秀的文章。下面是小智为大家整理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心留余白(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想领取期中、期末等试题资料,您可以添加康康QQ号:493924147,即可免费领取资料哦。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心留余白(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处在纷杂喧嚣的人世间,人总是被现实的悲喜鞭策着前行,但就好像一幅水墨丹青,过分拥挤的构图,并不会使人有美的遐想。细细咀嚼走过的日子,可以安安静静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独享心有余白的感觉;抑或什么都不想,让那颗超载的心,留有一分余白,融身于宽宽的天地之中,会使人倾倒于天地的那份美丽。心留余白,将使你于宁静的小憩之后,带着一种宽容、超然、含蓄的态度,在生命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心留余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审本文题时,考生要抓住话题的隐含信息,即“留余白”的深刻含义。具体构思时,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尽量不要模棱两可。其次,还要注意论证的着力点要准确到位,不能忽东忽西。
本文题在论证角度上有许多突破口,如:
1.论证心留什么余白。如:洞悉自我、审视自我、自我回想等。
2.可以论证心留余白的好处,突出心留余白的结果。如:心留余白,洞悉自我,可以清除我们内心的尘垢,提升自己,走向超越之路;可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让自己活得真实而坦然;可以明确自己的位置,从而脚踏实地而不至于盲目虚妄;可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执着进取而不至于随波逐流;可以估量自身的价值,从而积极乐观而不至于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等。
3.论证怎样来心留余白,突出心留余白的方法。如:松弛绷紧的神经,冷却燥热的心;有必胜的信念;有坦荡的胸怀等。
如果写记叙文,首先要突出所述事件的价值或意义。既然是“心留余白”,就要写出或酸或甜或苦或辣的某种感悟或真切的体验,不能泛泛地记叙自己生命中某些时段的不同的余白,那是没有价值或意义的。其次,写记叙文还必须突出心留余白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一“过程”,才有对心留余白的深刻洞察或体悟。换句话说,就本文题写记叙文时,笔墨重心与“心留余白”为何物关系不大,关键是要详细写出具体心留余白的故事情节。
佳作展示一
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谦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世界里,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的旅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总是被纷扰喧嚣的外物鞭策着前行,心被装得太满,就如构图拥挤的水墨画,怎能让人有美的遐想?所以,让我们卸下不必要的包袱,给心灵留一点余白,用澄澈的心看待人生,感受超然物外的快乐吧!
满城风絮也好,风侵纸窗也罢,斜风细雨不须归。
心留余白者,能够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诗文俱佳、精于金石的李叔同先生,曾是春风得意的翩翩少年郎。但他却在别人的不解、惋惜声中,斩断尘缘,皈依佛门。他没有被纷繁外物扰乱了心智,而是选择青灯古佛来坚守心灵的净地。或许不出家,他能在文学及篆刻领域收获更大的成功,但出家的弘一法师后半生是满足的,他获得了宁静的内心,保持了人格的完整。他圆寂前的肺腑之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更是见证了他人格的完满与人生的完满。
范仲淹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红尘中,无数人为名利奔走。而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却默默践行着这句话。对比大众的狂欢,莫言显得十分淡定。他坦言获奖后自己压力很大,希望能回到家乡继续安静写作。他没有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自己,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份质朴与真诚,以淡泊的心境在文学的世界里不断探索。也许正因如此,他才能写出《蛙》《生死疲劳》等深刻探讨人性、令人拍案称奇的佳作。
心留余白,鞭策我们前进。
有惊世之才的沈复没有去追求封侯拜相、封妻荫子,而是在简单生活中,如一次出游甚至一块石头中,获得灵感,写成《浮生六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子房官至留侯却不让内心被功名利禄所役使,辞官归隐,尽显淡泊;川端康城呓语“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并以这份对美的敏感著就了经典《雪国》……他们因心留余白,而被后人所仰望。
风轻轻吹拂,雨丝亲吻着路面,在斜风细雨中,让我们停下匆匆的步伐,去聆听雨落的声音,为一朵花微笑,为一片云驻足,让心灵留一分余白,以空灵的心境去拥抱丰盈的人生吧。
在这斜风细雨中,迟些归去。
点评
内容:作者从文学经典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入题,扣住“心留余白”的主题,选择的切入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典型性。
表达:本文运用了引用的手法将名人名言、名句名篇嵌入文中,使得文章富有意蕴和美感。在字、词的选用上,作者非常谨慎,尤其是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非常准确。
发展等级:在论述中,作者从文学人物入笔,以人物的内心留有余白为点,扩展到对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的思考,从而使文章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深邃性。整篇文章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进退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