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了解文章的的翻译、文章的通假字、文章的实词虚词的用法、文章的理解等等,才能更知道文章要掌握的内容。下面是小智为大家整理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刘秀主题练(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想领取期中、期末等试题资料,您可以添加康康QQ号:493924147,即可免费领取资料哦。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刘秀主题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大司马刘秀引兵东北拔广阿。秀披與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
蓟中之乱,耿弇与刘秀相失,北走昌平,就其父况,因说况击邯郸。时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急发其兵,北州疑惑,多欲从之。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对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遣恂东约彭宠,欲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诣大司马秀。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寇恂还,遂与上谷长史景丹及耿弇将兵俱南,与渔阳军合,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凡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凡二十二县。前及广阿,闻城中车骑甚众,丹等勒兵问曰:“此何兵?”曰:“大司马刘公也。”诸将喜,即进至城下。城下初传言二郡兵为邯郸来,众皆恐。刘秀自登西城楼勒兵问之;耿弇拜于城下,即召入,具言发兵状。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B.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C.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D.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示,古今异义,是“指出来给……看”的意思,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指示王”中的“指示”意思相同。
B.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也指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即为后一种含义。
C.行,是古代用以表示暂时代理官职或者兼任官职的词语,这类词语还有“假”“权”“署”“转”“补”等。
D.士大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后来多用于对官吏和士人组成的统治阶级的统称。
1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禹在回答刘秀的问题时,用小孩子思慕慈母作比喻,强调了刘秀具有仁君之德。
B.在彭宠想要归附王郎时,吴汉巧施计策,借助一名儒生的见闻说服彭宠归附刘秀。
C.上谷和渔阳两地的将领合兵攻打王郎的部队,打败敌军,占领二十多个县的土地。
D.文章详细叙述寇恂、吴汉等人说服上谷、渔阳发兵,侧面体现了刘秀的美好品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况然之,遣恂东约彭宠,欲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诣大司马秀。(4分)
(2)刘秀自登西城楼勒兵问之;耿弇拜于城下,即召入,具言发兵状。(4分)
14.耿况为什么同意发兵支援刘秀?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说”是游说,后面应该带宾语“况”,排除B、D;依据句意,耿况针对的是攻打邯郸的提议,后边是“力不能独拒”,而不是“独拒如何”,排除C。故选:A。句子翻译为:上谷郡功曹寇恂向耿况建议说:“邯郸仓促崛起,前途难测,而大司马刘秀,是刘伯升的亲弟弟,礼贤下士,我们可以归附他。”耿况说:“邯郸的势力正兴盛,我们不能单独抵抗,应该怎么办?”
(2)C.“转”“补”不是表示暂时代理官职或者兼任官职的词语。
(3)B.“彭宠想要归附王郎”错,原文为“而官属皆欲附王郎”,而是彭宠的下属想要归附王郎。
(4)①然:认为……正确;发:出动;诣:到,去。句子翻译为:耿况认为他的话正确,派寇恂东行和彭宠约定,打算每郡出动两千突击骑兵、一千步兵,到大司马刘秀那里去支援他。
②勒兵:整治军队;具:详细。句子翻译为:刘秀亲自登上西城楼,整治军队,询问来意;耿弇就在城下拜见,刘秀立即请他进城,耿弇详细说明了发兵的情形。
(5)本题主要从第二段中概括,找到“就其父况,因说况击邯郸”“时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恂请东约渔阳”等几处,即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
(1)A
(2)C
(3)B
(4)①耿况认为他的话正确,派寇恂东行和彭宠约定,打算每郡出动两千突击骑兵、一千步兵,到大司马刘秀那里去支援他。
②刘秀亲自登上西城楼,整治军队,询问来意;耿弇就在城下拜见,刘秀立即请他进城,耿弇详细说明了发兵的情形。
(5)①儿子耿弇的劝说;②王郎军队的威逼;③寇恂等人的游说;④彭宠按照约定出兵。
参考译文:
大司马刘秀率军向东北进发,攻陷广阿。刘秀翻阅地图,指给邓禹看,说:“天下郡国如此之多,到今天我才得到其中的一个。你先前认为我忧虑天下不能平定是多余的,为什么?”邓禹回答说:“现在天下混乱,人民想要英明的君王,就像初生的婴儿思慕慈母。古代兴起的帝王,只在他品德的厚薄,不在他地盘的大小。”
蓟中之乱时,耿揜与刘秀失散,向北逃到昌平,回到他父亲耿况那里,趁机劝说耿况攻击邯郸。而这时候,王郎派出的将领,正在渔阳、上谷夺取土地,并紧急征调那里的部队,北方沿边郡县疑惑,但多数都打算服从。上谷郡功曹寇恂向耿况建议说:“邯郸仓促崛起,前途难测,而大司马刘秀,是刘伯升的亲弟弟,礼贤下士,我们可以归附他。”耿况说:“邯郸的势力正兴盛,我们不能单独抵抗,应该怎么办?”(寇恂)回答说:“现在上谷郡完好充实,拥有射箭骑兵万人,可以认真选择自己的前途。寇恂愿意前往东方的渔阳,与彭宠约定,同心合力,就用不着把邯郸放在心上。”耿况认为他的话正确,派寇恂东行和彭宠约定,打算每郡出动两千突击骑兵、一千步兵,到大司马刘秀那里去支援他。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也劝彭宠归附刘秀,彭宠同意。可是,郡府的下属官员都愿归附王郎,彭宠不能决定。吴汉到城外巡察,在一个行人停留宿食的处所,遇到一位儒生,请来一块进餐,询问他听到的消息。儒生说:“大司马刘秀,受到他所经过的郡县的官民的称赞,而在邯郸举起尊贵称号的人,实际上不是刘氏子弟。”吴汉非常高兴,立即伪造了一份刘秀致送渔阳郡的文告,教那儒生拿着送给彭宠,让他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彭宠。恰好寇恂到达,彭宠于是派出步骑兵三千人,命吴汉代理长史,与盖延、王梁共同率领部队,南下进攻蓟县,杀死王郎大将赵闳。
寇恂返回上谷,便与上谷长史景丹以及耿会率军一同南下,与渔阳部队会合,所经过的地方,斩杀王郎任命的大将、九卿、校尉及以下,共计三万人,夺取涿郡、中山等二十二县。前锋到达广阿,听说城里兵马很多,景丹等停兵问道:“这是什么人的部队?”回答说:“是大司马刘秀的。”将领们喜悦,立即来到城下。广阿城下最初谣传上谷、渔阳二郡的军队是邯郸王郎派来的,大家都很恐慌。刘秀亲自登上西城楼,整治军队,询问来意;耿拿就在城下拜见,刘秀立即请他进城,耿弃详细说明了发兵的情形。刘秀于是把景丹等将领全部请到城中,笑着说:“邯郸将领屡次说我们征发了渔阳、上谷部队,我姑且应付说‘我也征发了渔阳、上谷部队’,想不到两郡真的为我而来。我正要与各位官员共同建立功名。”于是把景丹、寇恂、耿揜、盖延、吴汉、王梁都封为偏将军,让他们回去统领自己的部队,擢升耿况、彭宠为大将军;封耿况、彭宠、景丹、盖延四人全部为列侯。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