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西安站 > 小学辅导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主要特点及使用建议

2020-02-17 14:31:18 来源:西安爱智康

高中资料试题学习大礼包免费领取

专项学习 归纳知识点

下载资料

*9638人已成功领取

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保护儿童天性

 

1. 选文富有童趣,利于激活儿童的经验、想象。

 

儿童有自己的世界,有应予尊重的天性。为顺应儿童心理,保护儿童天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科书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首先选文富有童趣,利于激活儿童的经验、想象。生活故事,注意选择儿童凭借有限的生活经验就能理解的文本。童话故事,知识背景相对简单,利于减少阅读障碍。孩童化的表达,贴近儿童的心灵,同时又含了某种诗意和哲理。读起来好玩、有趣,同时内心里会沉淀些有份量的、值得未来去品味的东西。

 

教材的选文注重借助该年龄段有限的现实经验和相对丰富的想象,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 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课后练习:在准确把握习题意图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找练习中的游戏、活动因素,让学习变得有趣、轻松。

 

文中泡泡。

 

字词句运用。

 

口语交际。

 

3. 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减少畏难情绪。

 

写话:

(1)精心设计写话内容及呈现方式,尽可能减少畏难情绪。表格的呈现方式,直观提示要写的内容,表格的示例内容也尽量贴近儿童真实生活,利于调动生活积累。

(2)色彩丰富的画面,儿童化的角色选择,有趣的情节设定,可以调动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减少写话障碍。

(3)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二、注重文化传承,立德树人自然渗透,涵养品格

 

教科书中的课文,“有意思”与“有意义”兼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教科书统筹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科书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科书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一类题材的课文,教材编写注重“自然渗透”,教学也一样。儿童的成长是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必希望一时一课就实现终极教育目标。邓小平爷爷、雷锋叔叔为大家树立的高大形象,我们应更多的从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从语文学习需要出发来思考学习的程度,将思想教育内容自然融入语文学习之中。

 

三、关注方法、策略,鼓励发现、探究

 

教科书单元的架构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合理设计内容梯度,将语文要素穿插其中,力争在少而精的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逐步形成语文能力。

 

识字:两次“我的发现”分别列了几组偏旁有关联的字,一类是外形差异大、意义有联系的字;一类外形较相似、意义差异大的字,帮助学生在比较中建立形旁与字义的更深层联系。练习题继续关注形旁表义功能的运用。

 

词语:继续鼓励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写字:继续设计专门的练习或以固有栏目,对写字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学中应使主动发现规律、展示交流学习成果逐渐成为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紧密联系生活,重视迁移、运用。

 

“识字加油站”围绕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或主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识字学词过程中,养成生活中识字、运用的习惯。

 

遇到不认识的字,是否一定第一时间查字典?语文园地三“字词句运用”出示两组形似字,其中含有未识字,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偏旁猜猜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汉字知识、规律来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科书中安排的交际话题,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有共性的、具迁移运用价值的课程内容,致力于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培养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问题:日常交流中不注意说话的语气,交际效果差,或达不到交际效果。语言表达无序,甚至混乱,让人把握不住意思。或者不在意听反应,无听众意识。群体交流中要么不主动,要么不注意遵守公共秩序,影响交流效率。

 

口语交际一学期 4 次,比较有限;应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其他环节,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统筹规划,引导大量阅读


教科书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设计的不同板块提供了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对课文是有益的补充;“快乐读书吧”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以期通过提升阅读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研究发现,识字量达到 1000 后,儿童的独立阅读能力会获得大幅提升。到二年级下学期,通过前三册教科书的学习,学生累计识字过千,阅读障碍大幅减少,正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要发挥教科书的引导作用,从实际出发拓展阅读资源。

 

这个阶段的阅读,以兴趣为先,应多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阅读的“快乐”。

 

六、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1. 练习设计注意难度与梯度

 

只有具备相应起点水平的知识能力,才能建构和联结新信息,完成学习任务。二年级下学期,既要关注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也要注意学生即将进入中年段,将迎来学习内容、方式的较大变化。教材注意为向中年级过渡作铺垫。

 

本册教科书多篇课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讲故事,为降低难度,引导掌握学习方法、策略,进行了多样的设计:借助插图讲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用上词语讲故事《小马过河》,借助图示讲故事《小毛虫》,以多种方式提了故事的要素、发展的线索,直观地体现了故事的特征,降低了把握整个故事的难度,同时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把握故事内容的方法,也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2. 难度,梯度,程度

 

一年级读准字音,读好句子,开始关注句子的语气。二年级继续练习读好句子的语气。上册和下册都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要注意体会侧重点和难度的不同。重音:二年级下学期,结合人物语言要表达和强调的重点,读出重音。

 

 

 

 

识字总量1600,注重识字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重视写字基本功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视词语积累。

词句练习、语言表达实践贯穿始终。

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能力。

重视提高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科书重视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平稳过渡,既重知识的积累,更重能力的提高,力图多管齐下,为后续年级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我们要立足本阶段的学习的特征,把握教学难度、梯度、程度,真正做好巩固工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减少吃“夹生饭”的现象,以避免学习的阶段性断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