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西安站 > 高中辅导

2019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 都是完美作文素材!

2020-02-12 16:50:02 来源:西安爱智康

高中资料试题学习大礼包免费领取

专项学习 归纳知识点

下载资料

*9638人已成功领取

 

 

2019年诺贝尔奖正在陆续揭幕,6个奖项中,医学奖(或生理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的得主已经诞生了。

 

 

 

 

 

但是,比起那些人尽皆知的成就,这些科学家们背后的故事,他们在得奖前都走过什么样的路?过着怎样的人生?其中不少故事都可以用作作文素材,供你参考~

 

 

 

 

 

 

 

 

 

 

 

永远不满足的“足够好”

 

 

 

 

 

 

 

 

 

 

 

人物:约翰·古迪纳夫

 

 

 

 

 

奖项:2019年化学奖
成就:发现锂离子电池,创造了一个可以充电的世界

 

 

 

 

 

这位97岁高龄诺奖得主有个好听的英文名:Goodenough(古迪纳夫),“足够好”的意思。好记又好听,而他却从来不满足于“足够好”。

 

 

 

 

 

数学出身,半路出家搞电池,参加过二战。

 

 

 

 

 

30岁才博士毕业,54岁开始研究电池,75岁研发磷酸铁锂,94岁研发全固态电池。

 

 

 

 

 

如今97岁了,仍然带着最后一个博士生,并且成为了诺贝尔化学奖史上最高龄的诺奖获得主。

 

 

 

 

 

看起来曲折的人生道路,却并没有让他退却满足当下。

 

 

 

 

 

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选择认为自己做得“不足够好”。

 

 

困难 1

 

 

 

 

 

 

古迪纳夫出身于一个不怎么和睦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合让小古迪纳夫没事就外出“探险”,家旁边的小树林是他的天地。

 

 

 

 

 

 

进入中学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古迪纳夫却患上了阅读障碍,这让他学习任何东西都变得非常困难。

 

 

 

 

 

但对知识的渴求,让他选择克服困难。如果读不懂课文,就用手把它们抄下来。如果理解不了一个概念,就一遍又一遍地去思考。

 

 

 

 

 

 

就这样,他进入了父亲任教的耶鲁大学。摆脱了阅读障碍的困扰。

 

 

 

 

 

 

困难 2

 

 

在二战时期,古迪纳以气象专家的身份参加了战争。战争结束后,突然奉一纸调令从欧洲回到美国,赴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年少的时候有阅读障碍,读博士的时候年纪也不小了,再加上还是跨专业,对于常人来说,能够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古迪纳夫并不满足,他每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泡在图书馆里,为物理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博士毕业后,他拿到了参与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offer,从此之后,他的人生开始走向康庄大道。

 

 

困难 3

 

 

1976年,锂离子电池虽然已经发明出来,但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过充的时候极易发生爆炸。这意味着这种技术没法真正投入大规模商用。

 

 

 

 

 

古迪纳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现了钴酸锂阴极——可以在嵌入,析出大量锂离子之后,还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而且钴酸锂阴极制成的锂离子电池安全,可靠,而且电压更高,能力密度更高,相比其他的电池可以多储存一倍,甚至两倍的电能。

 

 

 

 

 

这也让我们现在的锂离子电池拥有更小的体积,更大的容量和更加稳定的使用方式。

 

 

 

 

 

但他却并不满足。1992年回到美国后,古迪纳夫又提出了磷酸铁锂阴极。一种成本更低,更加稳固,可以用更大功率充电放电的物质。

 

 

 

 

 

你在街上看到的电动汽车,安装的就是这种电池。

 

 

 

 

 

对电池的极致追求,使这位老爷子现在还每天去实验室,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直到现在他每周一到周五都全天在办公室工作,周六日也会在家工作一天半。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都难以承受,而古迪纳夫——却已经做了一辈子。

 

差生也可以创造奇迹

 

 

 

 

 

 

 

人物:约翰·波兰特·格登

 

 

 

 

 

奖项:2012年医学奖
成就:细胞核移植与克隆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格登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初中和高中,格登的生物学成绩却是250名学生中最差的。

 

 

 

 

 

他甚至被老师断言“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

 

 

 

 

 

可是,正是这句话,让格登登上了自然科学的最高峰。

 

 

 

 

 

格登的中学时期在英国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度过的,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学校为了他们这些差生的成绩,特地聘请博物馆馆长加德姆给他们补课。

 

 

 

 

 

 

格登非常高兴,因为跟着馆长,他一定可以学习到更多跟自然有关的知识。

 

 

 

 

 

有一次课间,格登指着自己的手指问加德姆“为什么长在手上的手指会动,而被砍掉的手指却不会?”。

 

 

 

 

 

加德姆说:“因为长在手上的手指有神经细胞,可以接受大脑的指令。而被砍掉的不能。”

 

 

 

 

 

格登又问:“可是受精卵不仅能动,而且能够自然生长,被砍掉的手指为什么不能呢?”

 

 

 

 

 

加德姆被问的不耐烦了,大吼道:“你这个笨蛋,这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规律!你懂吗?”

 

 

 

 

 

格登不说话了,摇了摇头。

 

 

 

 

 

后来上大学后,他反抗家人的安排,把所有精力交给了生物研究。可是,他还是“太笨了”。

 

 

 

 

 

同一批的同学,有的生意兴隆,有的出版了小说,甚至在生物研究的专业也有同学出了成绩,只有他,还是默默无闻,不知道在折腾些什么。

 

 

 

 

 

但执着的喜欢,让他顶住了所有的压力,最终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
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他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教父”。

 

 

 

 

 

终于,在2012年,他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约翰·格登,曾经最差的学生,64年以后,成为公认的同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
在他现在工作的剑桥大学办公室,还挂着当初老师给予的那份最差报告。

 

 

 

 

 

喜欢,就坚持奋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无关成功,因为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

 

 

 

 

 

一生只钻研一件事情

 

 

 

 

 

人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奖项:2008年医学奖
成就:发现了宫颈癌的成因-HPV病毒

 

 

 

 

 

生于1936年的豪森博士,目前是德国医学科学家和退休教授。

 

 

 

 

 

青年时期目睹了战后德国的景象,让他十分认真的对待生活,并专注于学业。

 

 

 

 

 

虽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享乐主义,但是他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嬉皮一族。

 

 

 

 

 

诺贝尔委员会用“标新立异”作为对他的评价。

 

 

 

 

 

然而这4个字并不能概括豪森在科研生涯中经历过的孤独和失望。

 

 

 

 

 

1974年,当时的医学界还错误地认为孢疹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原因。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一个关于孢疹病毒的回忆,如同一名不速之客,他在会议上毫不留情地报道了一系列结果,证明孢疹病毒与宫颈癌无关。

 

 

 

 

 

同时,他列出文献上一些关于HPV病毒的疑点,呼吁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这个陌生的敌人。

 

 

 

 

 

报告场中顿时一片沉寂,他的观点也被轻易的忽视了。更为残酷的是,之后很长时间里,从癌细胞中寻找HPV的所有尝试均无功而返,豪森博士的研究小组也拿不出一份像样的答卷。

 

 

 

 

 

10年之后,转机出现了,豪森博士将HPV16和HPV18呈现给世人。

 

 

 

 

 

然而当时的研究仍然举步维艰:美国财政部驳回了他的基金申请。

 

 

 

 

 

制药公司也在进行市场调查之后中止了对HPV疫苗研究的投资。有些人嘲笑豪森博士“一生只做一件事”是愚蠢的,那些早期同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们也走了大半。

 

 

 

 

 

然而,时间终于证明了真相。

 

 

 

 

 

随着新技术的开发,流行病学验证了HPV病毒对宫颈癌的直接作用,人们对HPV病毒的态度从试探转变为肯定。

 

 

 

 

 

最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豪森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添加“小智”进年级群

 

免费上【在线直播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