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初二物理期末诊断复习资料与知识点!物理是理科综合中难度较大的一科,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生的物理得分率一直不高。考生较终在高考中得到,取得胜利,除了要有扎实系统的复习外,还应注意相应的答题技巧和规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期末诊断复习资料与知识点!
(一) 让我们起航
测量的目的: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
测量的基本要素:
(1) 单位:公认的比较标准 (2) 合适的测量工具(仪器)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较基本的测量,较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 选择刻度尺的方法:
(1) 根据测量的要求确定需要达到的准且程度 (2) 根据准确程度确定尺的较小分度值
4、 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 使用时要注意 :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较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5、 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 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min)
2、测量工具:秒表、钟表、打点计时器
3、打点计时器 纸带上相邻两点的距离可以不同,但是时间间隔是相同的,都是0.02秒。
三、质量的测量
(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质量与位置、温度、形状、状态无关 (2)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3) 测量工具:天平、杆秤、电子秤 (4) 天平调节的要点: A. 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 将游码至于左端的零刻度处 C.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D. 将被测物体放在左托盘内 E. 在右托盘内增减砝码 F. 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板中央 (5) 天平读书方法: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二) 声
一、 声音的产生
1、 声源: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2、 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3、 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 介质没有随声波向前移动;声波传送的是声源信息和能量
二、 声波的传播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V固>V液>V气) 真空内不能传声。 2、 决定声速的两个因素:介质、温度
三、 声波的反射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快慢 定义: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f)越大,音调越高。单位:赫兹(Hz)。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1)频率 (2)频率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 声波、次声波、超声波
(1)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 (2) 人耳不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 a.次声波:f<20Hz b.超声波 f>20000Hz
3、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程度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响度的单位:分贝。
4、音色:声音的特色。
5、乐音和噪音
乐音:振动波形有规律的声音 ;噪音(噪声):振动波形无规律的声音;振动波形有规律但影响人们休息的声音。
6、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音)、传播过程中(吸音)和人耳处减弱(隔音)。
7、声的利用: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三) 光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较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2、理解: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
3、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光射到平滑表面上发生的反射 (2) 漫反射: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发生的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5、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6、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7、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8、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分类: 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 ②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③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四、 光的色散
色散:白光经过介质折射后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光的现象。对红光折射较小;对紫光折射较大。(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蓝是三原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物体的颜色光来决定的;不透明物体颜色由物体反射色光决定的。
(四)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速度)
1、 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公式:v=s/t
4、 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 运动的分类
(1) 匀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3) 直线运动:物体经过的路径是直线的运动 (4) 曲线运动:物体经过的路径是曲线的运动(研究方法:频闪照片、打点计时器)
三、速度的比较
1、 比快慢的基本方法:
(1) 在路程相同时,比时间的长短 (2) 在时间相同时,比路程的大小
2、 比快慢的一般方法 比单位时间的路程=路程/时间
四、力
1、 力的概念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比如:磁铁)
2、 力的作用效果
(1) 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 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小编推荐:
这一期的初二物理期末诊断复习资料与知识点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也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在新的学期获得新的成绩,更多试题辅导,请拨打免费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