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2016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范文1500字
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景海鹏与陈冬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较长的太空驻留。目前,在轨运行30多天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进入高度约39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第二步第二阶段首飞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于空间站的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神舟十一号的“到访”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进剂在轨补加和展开各项科学实验等。
正在印度出席金砖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先进时间发来贺电表示,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较早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功课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
1986年10月21日,的“863”计划被批准实施,这一计划的出台对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实施“三步走”战略。
1992年9月21日,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本次会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远航。自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起步。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分别是:先进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6年9月15日22时,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腾空而起,奔向太空。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了第二步第二阶段,即空间实验室阶段。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
六次载人飞行 景海鹏三次飞天
从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先进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开始,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13年不平凡的历程,期间,共成功实施了五次载人飞行。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先进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刚在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先进次入住“天宫”,也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33岁的刘洋成为中国先进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升空。飞船入轨后,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与以往神舟飞船相比,神舟十号是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较早应用性飞行。
外媒:中国迄今较长载人“飞天”神舟十一号出征 中国将成为拥有长久在轨空间站的国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这是中国史上较长的载人航天任务,飞船上的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较长的33天太空驻留。他们将在其中30天内完成医学、物理和生物等实验。CNN称,由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计划2024年退役,中国计划在2022年将重达20吨的长久空间站发射进入轨道,这是优选目标,现在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是较终目标的原型。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太空项目太空安全相关人士琼?约翰逊?弗雷泽说:“天宫空间实验室是诊断性能的初步实验平台。”
报道称,国际空间站一旦退役,中国将成为拥有长久在轨空间站的国家。据称欧洲航天员已准备好优先学习中文,但除非美国政策改变,否则美国航天员不太可能参与。自2011年起,美国国会已以安全为由阻止了NASA与中国空间项目的联系。
弗雷泽说:“中国在太空方面想要与美国展开合作,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太空旅行国家家庭的一员,但当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即将进入轨道,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愿意排队与中国合作。”
弗雷泽还说,“虽然中国在太空诊断中起步较晚,直到1970年才将首颗卫星发射成功,而当时美国航天员已登月成功,但是数十年来,中国在研究和训练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未来计划包括将自动探测器送上火星和航天员登月任务”。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次发射可看作是向月球或火星尝试执行载人任务的指向针。中国持续发展太空项目,此前已实现太空漫步,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太空载人任务的国家。英国路透社称,神舟十一号的发射让中国离2022年建立长久载人空间站更近一步。澳大利亚太空新闻日报(Space Daily)评论道,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值得庆祝,此次发射只是中国太空梦的开局之举,中国将继续长期致力于发展人类太空任务。
法新社报道,中国今年4月份宣布,该国打算在2020年左右发射探测和着陆巡视的火星探测器。北京把这一计划视为中国进步的一个象征,以及该国日益的全球地位的一个标志。中国首辆月球探测车发射于2013年,尽管受到机械故障困扰,但它远远超出了预期寿命。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基本上重新开展了美国和苏联数十年前的太空活动。中国打算2022年前后建立自己的有人空间站,并较终把一位中国公民送至月球表面。
神舟十一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 四项措施保障
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3名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将在神舟十号任务的基础上,采取四项措施保障航天员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武平说,随着空间飞行时间的增加,太空失重环境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的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还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和骨丢失问题。此外,长时间飞行后,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的重力再适应反应症状会较为明显,再适应时间也会较长。
武平表示,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2名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将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他们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一是医监医保方面。飞行期间将综合利用医疗问询、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以及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对航天员实施健康状态评估;更加注重加强舱内微生物控制,并配置了预防治疗药品和有关医疗器械,来确保飞行期间航天员的健康。此外,这次任务较早建立起天地远程医疗支持系统,通过天地协同会诊,来解决航天员的在轨“看病”问题。
二是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面。配备了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尽可能降低失重给航天员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使用套带,解决飞行初期出现的头晕、鼻塞等不适反应;通过使用拉力器和自行车锻炼、穿着企鹅服工作,对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等进行综合防护。
三是营养健康保障方面。武平说,这次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种类有近百种,食谱周期达到5天,膳食结构更加科学;同时还考虑了个性化需求,增强了食品感官接受性,任务期经过了航天员的试吃,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应该说,这些食品可以满足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的能量摄入和营养需求。”
四是心理支持方面。针对本次任务在轨飞行时间长的特点,将加大飞行期间对航天员的心理支持力度。在专业心理医生支持、亲情交流、航天员团队支持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支持手段。比如,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升级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统,航天员可以随时和地面沟通信息、传递邮件,与亲朋好友进行音视频交流,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助力航天员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