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助力阅读写作能力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阶段注重课本和基础知识,初中更注重阅读、作文以及语文的综合素质,高中侧重综合运用能力。郭华粹认为,随着孩子年龄递增,语 文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但目前国内的很多语文教材不成体系,导致孩子在学习时存在知识理解不全面、脱节的情况。此次改革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 学,加强学段间衔接,更加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针对当下孩子作文程式化等情况,本次改革也开出了“药方”。如初中鼓励孩子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多角度观察生活;高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 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孩子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郭华粹认为,今后中小孩子上作文课将不再拘泥于课堂,课外实践、游学等 多种方式都能让孩子完成作文体验。特别是文件中提到,在中高考中,将“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意味着在语文学习评价中给予了 孩子更多个性抒发和展示的空间,那些平时喜欢阅读、注意积累、善于表达的孩子将在语文诊断中占据优势。
语文培训将现百家争鸣
在郭华粹看来,此次改革一方面颠覆了以往陈旧、落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为语文课外培训带来更多新的机遇。文件中提到,“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 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模式”,这意味着将来培训机构的优秀教材、优秀教师都将有机会进入到公立学校,持续推动语文教 学的革新。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开发相关课程,越来越多的语文学习品牌进入市场,语文培训将进入百家争鸣的状态。
郭华粹表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将从过去只关注小学数学、英语学习,转向关注孩子全面发展。语文学习应树立孩子的大语文观,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 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孩子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届时,语文教材也将发生改革,鼓励学校和资源单 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孩子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科学类 实践课打通学习通道
明年起,本市将一改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课的传统,从初一年级起,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以校本课程方式出现。孩子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 践活动的考核情况将纳入中考评价体系。相关人士认为,新开设的实践课将弥补中小科学类课程出现的“断档”问题,打通孩子科学素养的培养通道。
补足“断档”注重学习连贯性
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马福贵认为,目前的学科教学过于注重课本,本次《意见》是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类学科进行整合并提出实施意见,这强调了科学类学习的综合性,各学科之间融合将在教学中加强。
对于本市将一改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课的传统,从初一年级起开设此类校本课程的调整,马福贵表示,这并不代表将教学进度优先,而是强调科学类 学科的学习应贯穿于孩子学习的始终。本次《意见》将小学的科学课与初中物理学习之间的“断档”进行补足。马福贵解释称,“生活不会因为孩子不学物理化学而 不存在,初一的孩子应该学会观察生活,并对身边发生的现象进行探索。”本次学科改进是让孩子从初一开始,对身边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现象提高认识度,由发散性 认知到系统性认知,满足孩子循环上升的学习规律。
挂钩中考提高参与度
针对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将覆盖义务教育各阶段,考核列入中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部分家长表示心里没底。对此,马福贵表示,与中考挂钩是要引起孩子和家长 对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另外,家长们对实验课可能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实验做成功才能得分。实际上,过程性考核更注重的是参与度,评价科学实践能力并 不以实验成功与否来决定,而是侧重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样启示,能不能找到不成功原因。
马福贵同时表示,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避免家长替孩子完成的情况,比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实践成果进行现场汇报展示等方法来进行。
整合资源扩大普及面
目前,东城区正在组织教研员研究如何发挥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与《意见》要求进行对接。马福贵表示,比如,如何将学科教学改进与蓝天工程博览课和学区教 育资源结合。通过学校内、学区内和跨学区的资源整合,丰富科学类学科教学的实施形式,为培养孩子的科学实践能力提供“下可保底,上不封顶”发展通道。科学 类课程将从过去的部分孩子参与变为今后普及性的课程。目前,东城在科学类学科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作了一些尝试。马福贵介绍,五中分校、文汇中学等学校已在 初一以校本课的形式开设选修课,比如,广渠门中学组织孩子进行水污染调查,到护城河采集水样,送去科研机构化验水污染成分,再由孩子做出分析报告。美国哈 佛大学等院校的大学教授为五中分校孩子演示火箭升天,并带领孩子参与科学实验。
家长既欢迎又有担忧
李女士的孩子就读小学三年级,对于市教委出台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她表示既欢迎又有担忧。她认为,语文教学增加传统文化比重这一改革迫在眉睫,现在的孩 子成天被各种电子产品、高科技玩具包围着,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这次改革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对孩子阅读的训练,并在诊断中增加阅读的比 重,都将促使家长关注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我准备给孩子制定一个阅读计划,陪着他一起读书。”李女士说。
不过,李女士也对部分改革表示担忧。她说,文件要求小学阶段将取消统考统测,这对于学校、老师而言是减负了,但家长如何检测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学如 何推优等问题都有待解决。“教育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政策的效果还得靠时间来检验。”李女士表示,取消统考统测后,教育部门还应该建立一套配套完善的学 生评价机制,但受长期以来的诊断教育观念影响,这个问题短期内不会这么快解决,她很担心孩子会成为新政的试验品。
希望中小衔接过渡平稳
对于从初一年级起,物理、化学学科将以校本课程方式出现的规定,石女士表示赞同,但对难易程度有些担忧。石女士说,目前孩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虽然学 校已经开设一些与力学、物理、化学相关科学课,但只涉及手工类制作这类比较浅显的内容。如果初一新开的课程与科学课类似,是小学课程的延续,孩子接受起来 会容易些。“如果一上来就是理论比较强的实验活动,我会考虑给孩子优先报个辅导班,省得孩子跟不上。”
石女士说,不仅中学关注科学类课程,女儿就读的万泉小学也引进了不少科学实验设备。学校利用两间教室作为科学实验场地,加入了一些实验设施,目前这个 科学类的兴趣班还没开始报名。“如果孩子对这个兴趣班感兴趣,我很支持她参加,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其实,科学类的课程要以兴趣为主,我是很赞同 的。但是一涉及到考核和分数,就会多一层顾虑。希望经过几年的磨合,科学类课程在中小衔接上能平稳过渡,我也就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