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丨学科知识同步丨期中期末卷等
考场作文,有不少同学写不足规定的字数,有的字数虽够,但内容东拉西扯,较终影响了作文得分。下面笔者就如何写足记叙文的篇幅谈几点技巧,以供同学们参考:
1.层层追问。
用多问自己几个“怎样”的方法来展开情节,可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具体。如一位同学写自己做功课,遇到一道难题做不下去了,后来在同桌的耐心帮助下才做对了这道题。若我们多问几个“怎样”就可以把这件事写具体,如:“我”碰到怎样的难题?“我”是怎样做这道难题的?“我”当时心情是怎样的?同桌是怎样耐心帮助“我”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循序展开系列追问,可唤起对生活情景的回忆,一幅幅形象画面会在脑际呈现,鲜活细节就会涌现笔端,篇幅也会因之增多。
2.美化语言。
恰当的修辞能美化语言,使枯燥的叙述变成生动的描写,同时也拉长了篇幅。有一篇考场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中考前一段日子是初中阶段较难熬较难忘的,我多想睡上几天,可我不能,要去复习。”开头太平淡,“难熬”和“难忘”两词很笼统,不生动。不妨这样用修辞进行处理:“回想起迎接中考的那些日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上不完的课,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开不完的夜车,简直让人受不了。那时我的心愿就是美美地睡上一整天,放松我那根时刻紧绷的弦,可事与愿违,只能无奈地面对眼前茫茫的书山题海。”文句用排比、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显得具体生动,颇有感染力。
3.分解细节。
就是把一种景物分成几个方面,一个场面分成几个部分,人物行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如一同学写运动员射门时只用了一句笼统的话:“他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网底。”我们不妨把进球全过程做动作分解:①接到传来的球;②用脚一颠;③球跳过对方球员头顶;④他飞速插上;⑤晃过队员;⑥避开守门员;⑦球进了。然后想象每个动作的具体情景,再把这一连串动作连起来,经过这样的先分解后组合,内容就充实具体多了,不仅篇幅变长了,读来还显得情趣盎然呢。
4.多角描摹。
对叙写对象进行多方面观照、多角度描摹,能使景物人物形象化、立体化,同时能拉长篇幅。如散文《听潮》写潮来的情景:“每天潮来的时候,听到海浪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这段话从听觉上写海浪声,从视觉上写飞沫,从味觉上写腥气与咸味,从触觉上写潮湿黏性,多觉并举,使画面逼真,让人有如临其境的生活实感。写一座山亦如此,可多视角着墨:远望、近观、仰视、鸟瞰。写人,可写心理、神情,也可写语言、动作;既可正面描述,也可侧面点染。
5.感悟抒情。
一件事写完了篇幅还不够,怎么办?可在结尾写点感悟,抒点情。如有位同学写有只小麻雀飞进教室,在同学们的吆喝逗趣声中在屋子里拼命乱窜,想尽快逃离教室,飞向蓝天。事写完了,还空几行,我们不妨这样补写:“多么可怜的小生灵,多么强烈的生存欲望!我被此情此景感动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我们为什么要残忍地置它于死地?现在我们一直大力宣传的环保意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吗?”这样,由小麻雀事件联系环保写感悟,就有了时代感、思想性,既深化了主题,也延长了篇幅。
6.多材并举。
若一个材料展不开写不长,还可考虑写若干个材料。如中考作文《我依然会泪流满面》,文章用“总理让我潸然泪下”“军人让我泪流满面”“废墟中的生命让我感动”三句话分别冠于段首,从不同侧面叙写了汶川大地震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流泪的原因。文章若只着笔某一方面,既难写足篇幅,也显得材料单一。
另外,还可在文章中用上题记、小标题、后记等方法,也可将人物对话分段排列,等等,以弥补字数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诊断虑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和突出主题的需要,不能任意强行拉长篇幅,“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不仅不会加分,甚至可能因此失分,这一出一入,损失可就太大了。